美专家警告,反华决战必须做到2点,否则会被中国堵上门来
怎样突破中国强悍的区域拒止/反介入体系,是近几年来美国智囊集团最为关心的问题,曾在美国国会任职的地缘政治分析师布兰特·J·韦切特,就在近期投稿美国媒体《国家利益》杂志,提出了如何突破中国区域拒止/反介入系统的最新方案。
在这篇文章中,韦切特认为,中国区域拒止/反介入系统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就是,美国航母一旦进入中国拒止范围内,就会面临数千枚导弹的威胁,这些导弹只需要击沉美国航母,让美国失去远洋战略威慑能力,中国就可以赢得战争。
东风-17是中国区域拒止/反介入能力的重要构成
这直接阻碍了美国在争议地区进行有效海空部署,进而导致美国在战略上处于劣势,甚至可能导致中国将影响力从第一岛链,直接扩散至第三岛链,直接堵上美国的门来。
而解决这一“威胁”的办法并不是部署更多航母,而是直接摧毁区域拒止/反介入系统,为此,美国需要部署高超音速导弹、反卫星武器以及无人机群,来压倒与突破中国的防御。
韦切特因此警告,必须要做到两点:优先生产无人机、无人潜航器等无人武器;以及生产更多远程导弹与高超音速导弹。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匹敌、制衡与克制中国。
那么,韦切特的这番论调究竟是否正确?
01.美国当前需要战略转向
美军正尝试发展无人舰艇战力
通过针对性部署来瓦解区域拒止/反介入能力的想法本质上是正确的,因为发展拒止能力是一种防御性战略,在地缘政治理念中属于被动一方,而发展全球部署与进攻能力的属于主动一方。
这决定了以往美国战略界盛行的“多造船”“快造船”理念,实际上并不符合地缘战略逻辑,是一种“硬着头皮冲锋”的战略。不论航母战斗群作战能力怎样强大,其生产效率终究不如导弹,尤其是舰队难以防御的高超音速导弹,对航母威胁巨大。在这种军备竞争中制造更多航母不但无法发挥主动优势,还会被拖入“效费比陷阱”,导致更多损失。
东风-26可在内陆纵深攻击美国航母
对付防御性战略的正确做法,正是瓦解对方防御能力,进一步强化对方在战略上的被动性劣势,强化自身主动性优势。
中国区域拒止/反介入能力,主要由大量陆基反舰导弹、高超音速导弹以及空射弹道导弹与海军舰队组成,只要美国装备足够多的无人武器,就可以弱化中国导弹的打击效费比,让更多防御武器消耗在无人舰艇与无人机上。
等待其防御能力消耗之后,美军可以利用大量装备的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,进一步拔出海上与陆上关键防御节点,撕碎区域拒止/反介入系统的“大网”,使其出现漏洞,为航母、轰炸机等战略武器打开突破口,令其能够发挥最大作用,摧毁整个防御作战体系。
从整体上来看,韦切特的理论是一种避免“以己之短、攻彼之长”的战术,而是提倡从地缘战略层面考虑,强化自身的优势属性,通过补齐自身的关键短板,继续维持战略优势。
但问题就在于,美国真的有能力实现这种战略吗?
02.美国心有余而力不足
在国家战略层面上,提出正确的理论往往很简单,但要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却相当困难,因为在现实中,国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合体,即便知道短板在何处、要如何修补,也需要动员整体的力量,才有可能进行战略转向。
而美国当前显然不具备这种动员能力,在美国国内,军工复合体与军队、文官政治集团之间,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,生产、决策与需求三端之间既有共识又有矛盾。
军工复合体希望既有的生产线维持生产,创造更多价值,同时政府提供更多资金扩建新装备生产线;而军队希望为装备更新争取更多预算,同时获得更多新式武器;文官政府则面临庞大债务,希望控制资金流向,三者之间相互明争暗斗,极大拖延了整体效率。
美国炮弹生产线
从近两年来看,俄乌冲突爆发后,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出于援助需要一直在叫喊着扩大弹药产能,2022年时甚至有乐观估计认为,美国可以在2023年,将155毫米炮弹产能提升到每月10万发,与北约盟友一起满足乌克兰的需求。
但根据五角大楼公布的官方数据,今年年初俄乌冲突两周年时,美国155毫米炮弹的月产能是1.4万发,虽然相比前年有较大提升,但与乌军每月35万发的弹药需求量相比,还是过于孱弱。
这导致美国不得不“满世界找炮弹”,甚至让韩国盟友提供弹药。美国自己月产10万发155炮弹的时间,则被五角大楼延后到了2025年。
AGM-183A曾是美国高超音速导弹追上中国的希望
而在针对中国的战略层面,即便知道自己缺少突破区域拒止/反介入能力的关键力量,美国内部的低效也极大放缓了改革速度。
在五角大楼10月底放出的军工战略中,军方要求在2025财年,拨款377.3亿美元用于促进军工制造。其中大约40亿美元,将用于造船工业基础,其他则用于弹药生产,以求提高炮弹产量。
美国RQ-28A无人机
至于最关键的高超音速导弹与无人机,美国依旧束手无策,美国的制造业能力无法解决无人机成本问题,美军在今年采购的RQ-28A多轴无人机价格高达8万美元,但性能还不及价位仅为其十分之一的大疆商用无人机;高超音速导弹项目更是推进不畅,AGM-183下马之后,美国甚至没有一款进入试射阶段的高超音速导弹。
在这种制造业空心化、整体效率低下的状态,导致美国维持旧有的“多造快造”都相当困难,开发新武器、发展突破区域拒止/反介入系统的能力更是举步维艰。所以,即便有人指出了正确的道路、给出了可行方案,美国也无法实现。
03.对抗本就是错误
面对这些现实,我们也许要思考一个问题——当一项战略面临困境,纾困的方案无力实施,一切发展可能性都导向失败的结局时,是不是意味着这一战略本身就是错误的?
在美国智库团体不遗余力地寻找对抗方法,为“中美决战”难以获胜而感到苦恼,不断提出各种难以实施的方案时,却偏偏没有想到一种可能性——美国可以放弃对中国的战略对抗。
本身对于美国来说,所谓的“全球利益”就是一个自己发明的伪概念,是美国基于霸权制造争议、摄取别国利益,而形成的非既得利益体系。韦切特在说出“中国影响美国在争议地区进行有效海空部署”时,是否想到过,这些所谓的“争议”究竟从何而来?在中国家门口进行海空部署,对美国来说又有什么必要性?
福特号迟迟无法形成战斗力,已经说明美国连基本海军战力都难以维持
而且在地缘政治理念中,发展区域拒止/反介入能力是被动防御战略,为何在韦切特的理论中,中国发展防御战略就是“堵美国的门”,美国进行进攻就是“保护正当利益”?美国究竟有何进攻中国的正当性?
事实就是,美国一直走在错误的道路上,不论是针对中国的竞争战略,还是意图突破中国防御能力的战略转型,都立于错误的根基之上。想要避免失败,需要的不是“做两件事”,而是彻底放弃进攻性战略。
福建舰的下水证明,在美国不断犯错时,中国正愈发强大
美国智囊学者们需要从“中美决战”的固执幻想中醒过来,看到中美之间存在的互补与共存,看到2008年经济危机时中国资金对美国的作用;看到美国经济低迷时,中国廉价商品对美国民生的拯救性作用。否则一切错误理论,都只会将美国导向失败这一结局。